首页 设计文章内容详情

以民俗合体字与花押艺术为例浅谈汉字的繁衍欲望

2020-02-05 1835 jason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仅供学习 分享 欣赏 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 有 如侵必删

文字是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而逐步成熟的,具有极其悠久的文化历史。世界各国历史尽管有长有短,文字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世界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逐步演化成两大体系,一个是汉字方块结构,一个是拉丁字母系。

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象形文字的国家之一,并且汉字是唯一现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在每一个方块字中都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


一、汉字释义

中国文字字体之演化,自结绳(易经:上古结绳而治)始,经八卦、书契、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而楷书、行书、草书,以告完善。

以甲古文(殷商)、大篆(周)、小篆(秦)、隶书(汉)、(魏晋以下)草书、楷书、行书,通行各代。这 “甲金篆隶草楷行”称为“汉字七体”。于今楷书、行书、草书,最为盛行。



中国文字,以形、音、意为三大要素,然而其字义之产生,是依造字生义为本义,以变易生义为别义,唯字义之变化,不由于分化、混同,变异三途,论述如下:


  • 分化——字形未变,字义则易。其方式如引申、假借、通借。

  • 混同——字形虽易,字义则同。其方式是同义字混合,分别自混同。

  • 变异——字形不易,字义增减。其方式有因后起字而变其本义,或因借用他字而本字被废,致他字之本义随之而变。



至于字义之意,则分:形训、言训、义训、共名释别名、雅言释方言、今言释古言等六项。
 

二、民俗合体字起源

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总称,是中国文字构成之源。在汉字中,字形可分为合体字和独体字两大类。除了少部分不能分割的字形称为独体字外其余字体皆称为合体字。




民俗合体字,主要表现于会意字中,会和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字其本义,以见其命意之所在,是即所谓民俗合体字。

合体字演变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用来传达命令或征调军队的符文,到了道教流行的汉代,被借用到所谓符篆上,称为「複文」。
 

>>>合体字造字法则

 

汉字的结构就如同动物的骨骼,必须枢密有致、结构严谨。

常见合体字结构:


  • 上下结构:李、昌、炎、想

  • 上中下结构:慢、高、豆、享

  • 左右结构:颗、林、红、禅

  • 左中右结构:树、撒、泓、班

  • 上下左右结构:华、器、馥、覆

  • 半包围或全包围结构:同、回、圆、囚

  • 穿插结构:多、少、会、有



以同文合体字构成而言,概分:上下并列、左右并列、左右背列、二字并列、三字并列、四字并列、上下背列等七类。



(一)上下并列



(二)左右并列
 


(三)左右背列



(四)二字并列



 (五)三字并列
 



(六)四字并列



 (七)上下背列


  
>>>民俗合体字应用

 

在日常使用时,所见字例殊多。自汉代始合体字长期被应用在道教符箓上,而符箓向被认为带有召鬼神、镇精魅的奇特力量;民间亦深受其染,造成以吉语合成文字的兴起。晚从宋代起,合体字已从道士画符,演变为民众表达避兇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而今尤甚。用于门联,最属屡见不鲜。

1、道教符箓 




亳州《老君碑》文



眉山东坡区崇礼镇东蟆颐山千年古观——蟆颐观内



2、民俗对联


日日有见财



此字乃唐伯虎独创,原为日日有见才。后來才演变成日日有见财,与财富相联系。




招财进宝

「财」字是搭借「宝」字的「贝」部分以及「招」字的「手」部分。



学好孔孟

「学好孔孟」四字皆有「子」字。把上下左右的「子」字搭配起來,即会成形。



民俗合体字最大的特点是,共同部首可以共享,它没有读音,但都能“顾字思义”“一看即明”。这一种奇怪的字,在平常的生活中不会用到,在字典中也很难找到它们的痕迹,只有少数的民俗专家能识别,而写这些字的人往往是一些民间艺人。



三、花押艺术 


 “花押”即押字,是具有特殊记号性质的签字,是汉字为母体的个性签名。今人考据,花押大抵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代,花押是“将汉字图案化的”一种符号,作为撰写文书时的一种署名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判”。

作为个人的象征,花押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花押使用范围也很广:公文、契约、私人信笺、艺术作品署名等等。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中载:“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稍花之,如韦陟五朵云是也。”朱彧《萍洲可谈》卷一亦云:“押字自唐以来方有之,盖亦署名之类,但草书不甚谨,故或谓之草字。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语:“俗以草书为押字。”洪迈《容斋五笔》卷十谓:“押字,古人书名之草者,施于文记间,以自别识耳。”

综上所述,即可知 “花押”是签名的一种签署样式,但押的并非是作者规范的名、字或号,而是作者运用行书或草书加以变化,或采用连笔草写、或交错相叠、或多字化为一字、或一字化为多字等手法形成极具艺术性、标志性、符号性的押字。

故“花押”也称为草押、花字、花书等。花押艺术将合体字推上了艺术前沿。
 
花押写法

①、图形化。以文字本义发展出的意义同样的图形。



(日本平安时代藤原佐理的花押)

②、一字体。顾名思义,一字体就是取一字作为花押的模型。至于要取哪个字通常的做法是选一个与自身相关的字。


(日本丰臣秀吉花押)

③、二合体。所谓二合体就是将自己实名二字各取其中的偏或旁组合而成的形式,既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并不一定。使用二合体的名人就要数源赖朝了,其花押是取了赖字中的“束”和朝中的“月”合二为一,也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源赖朝)



④、多字合体。李鸿章于《辛丑条约》上所书签名,以其“肃毅伯”三字为母体   而做。
 

(肃毅伯)


明思宗朱由检所书,以其“万国之主”四字为母体而做。

 


宋徽宗赵佶所书,以其“天下一人”四字为母体而做。

 



朱耷花押,似哭似笑,以其“八大山人 哭之笑之”八字为母体而做。




 
⑤、明朝体。这种花押如今只见于日本幕府时代,据说是由明太祖最先开始使用,后传入日本。使用明朝体花押的最有名的人物便是德川家康,而后的历代江户幕府的将军们也一直沿用明朝体,江户期的其他大名、武士也大多使用这种类型的花押。


(明朝体)


从样式上看,明朝体的特征也很明显:上下两道横杠,在其中填入图案。

邵雍 《花押赋》中对花押更作了深刻的解释,其云:“夫押字者,人之心印也。古人以结绳为证,今人以押字为名。大凡穷通之理,皆与阴阳相应。”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对此亦有表述:“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

正是源于此等普遍的社会基础,在合体字造字原则影响下方才造就了其极具个性与艺术性的花押。

“合体字”设计的关键在于“组合”,用组合的观念来观察、比较和发现众多笔画中的内在秩序并强化它们。所谓的“组合”就是忽略字的原有单元,将它们视为一个无法拆分的整体。
 
 
四、于当下字体设计的启示: 文化决定设计

人是自然和文化的产物。文化是时间、空间、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族群凡此种种的汇合点,如万千雨点洒落大地,百川归海,却又千变万化、转瞬而异。人身处其中,如海中游鱼,一呼一吸间尽是各地独特的文化气息。

文化构成了人的千差万别,因此人所创作的设计品岂能不受文化所决定。

汉字是一种具有在广大的空间无限增殖、繁衍欲望的文字。这是汉字的生命力所在,从上古时代的图形演变成当下的方块字,是一代代人智慧的结晶。民俗合体字与花押艺术均是由合体字造字原则影响下发展衍生出来的汉字独特艺术。

字体设计是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 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在平面设计中, 字体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单独字体的创意设计是在基本结构上的创新和突破, 而字体版面设计不仅要正确的传达版面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如何以符合视觉规律、富有美感的版面形式打动读者, 使之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获得美的视觉享受。

当下汉字的审美分成了两个方向:


  • 一则为书艺之美,不讲求各个字端正平衡,大小亦可不一,字字呼应,有节有奏,有轻有重,有急有缓,整体一气呵成,字型规范也不严格,见之于精气神各个方面;


  • 二则为匠气之美,讲求每个字的端正平衡,笔画匀称,大小统一,灰度均匀。后来以宋体(明体)为骨架受西方影响产生的黑体,以及再后来一大堆的艺术字体(综艺体),都属于后者。


充分理解字义是设计字形的前提,当我们面对字体,在眼前出现的是横竖撇捺的笔画,而在我们的头脑中,应该浮现与字体相关的图形符号,联想到与字义相关的其他延展与关联。 

热衷体会、扑捉内心对字体美感和“辨识度”的感悟,其实“辨识度”并不限制新字形的诞生和新字体的创造,只是具有阅读障碍的字体不会被广泛应用。


因此我们说, 在平面设计中好的字体创意或好的字体版面编排, 无形中就创造了平面设计中视觉的亮点 , 同时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王会均.同文合体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中华民国一0三年.

康熙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58.

宋·欧阳修.归田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宋·邵雍.梅花易数白话解.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